那豆山人审稿记事(11)

2006-10-27 17:06 阅读(?)评论(0)

那豆山人审稿记事(11)

  《四天爱》构思奇巧,情节跌宕起伏、扣人心弦,加上作者文字功底比较深厚,文笔优美,读起来很舒服。
  但是,水平再高的书稿也难免有不妥当的地方,有些问题甚至还很严重,需要编辑下工夫修改。先哲们曾说过,好文章是改出来的,书稿就更不用说了。
  在审改《四天爱》时,我进行了两次把关审读。
  第一次是对于政治方面的把握。有些句子不修改,就可能出政治错误。现举三例:
  (一)“……共产党不是胡乱猜疑、以暴治暴的党,是以事实说话、除暴安良的党,是以仁德治天下的党,是劳苦大众工人阶级的党,不是胡官僚的党。吃胡官僚的饭的警察同志,你请进!”
  这一段话初一看就有些不太对劲,再一看更像是反动言论:“不是胡官僚的党”--这不是在恶意攻击党的总书记吗?作者为什么偏偏要让小说里的主人公--公安分局副局长跟总书记一个姓呢?是巧合吗?读者看到这里很容易理解为是作者借主人公之口在影射胡锦涛。这还了得?因此,我在复审时加了个定语,改为“不是清河分局那个胡官僚的党”。
  (二)银行某储蓄所营业员胡静错将客户存入10万元记为100万元,小说中有这样一句:“按照常规,这种吃进去的肉是根本不可能吐出来的。”
  我认为,这句话贬损了当代社会。会计记账记错了当然要改正,不存在吐不吐出来的问题。也许某地有过不吐的现象,但也只是个别现象,不是社会的常规。
  (三)“想当年我们上山下乡,有的是信仰。那时候什么都听毛主席的话,可是饱读诗书的毛主席给了我们什么?心灵的创伤和知识的贫乏。”
  这句话有恶意挑唆读者跟毛主席对立之嫌,这样写不仅让人难以接受,而且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。我在复审时将“可是饱读诗书的毛主席给了我们什么?”改为“可是信仰给了我们什么?”。
  书稿中还有一些敏感性问题,比如同性恋问题、台湾问题、民族政策问题,我都审查了一遍,该删除的删除,该修改的修改。特别是原稿中对共产党及革命烈士有一些不严肃的调侃和玩笑,复审时我都做了删改。

(那豆山人——现代出版社资深编辑)
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